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二级教学单位,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学校1937年成立的电机科,曾开设有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专业。2015年4月经学校院系及学科专业发展布局调整,以2012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时首批开设的两个本科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为主体组建了电子工程学院。
学院是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主要依托单位和学校“双轮驱动”学科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秘书处挂靠单位、成都市电子行业协会和集成电路协会会员单位。学院坚持“党建引领、规范管理、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四川省及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学校学科专业布局,建有“电子信息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2个,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个,现已逐步成为学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阵地和排头兵。此外,学院还承担全校所有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任务。
学院拥有一只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共有教职员工9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4人。教师队伍中,1人入选天府峨眉计划(原四川省千人计划),1人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获四川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人才队伍建设,建有省级样板党支部1个,省级思政教学团队1个,校级课程思政团队1个,2人荣获四川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近年来,学院高水平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先后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共2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市厅级项目20余项,科研总经费约1700余万元;公开发表研究论文近300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2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近290件,其中发明专利100余件。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建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和省级虚拟仿真示范项目1项。先后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完成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0余项,公开出版教材15部,多名教师荣获国家级、省级各类教学能力竞赛奖项。
学院现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有“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实验中心”、“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室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设有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半导体工艺实验室、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可靠性实验室、射频微波实验室、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室等20多个专业实验室,面积达3650平方米,仪器设备近3000台(套),总价值约3500万元。此外,学院还积极与成都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士兰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芯火微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建10余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其中“成都工业学院-士兰微电子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入选四川省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院秉承学校百年办学历史积淀,牢记“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校训,按照学校章程,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大量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四川省大学生普通物理知识竞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学院长期与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成都士兰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宇芯(成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有限公司、乐山菲尼克斯半导体有限公司等知名公司开展校企产教“五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就业情况良好,每年均有大量毕业生就业于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成都索成易半导体有限公司、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重庆万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士兰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面向未来,电子工程学院将按照学校建设“全国一流、四川引领”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科研服务社会能力,注重内涵建设和开放办学理念,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子行业技术进步的应用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025年4月更新)
Copyright 2023 成都工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地址: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二段1号(邮编:611730)
学院微信公众号